-
青年文學“破圈”:意義與方法
概念的混淆往往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麻煩,大到引發一場三觀不合的互聯網狂歡,小到一場無法達成共識的圓桌會議——“混淆”和“麻煩”無處不在。
-
鼴書:藝術,一件與書共存的事
《鼴鼠的故事》,一部不少80後童年都愛的捷克動畫片,故事的主人公是一隻善良又充滿好奇心的鼴鼠。
-
文珍詩集《鯨魚破冰》:從你的心裏低頭向我自己
一直以來,文珍都是以“作家”的身份為人所熟知。
-
葉兆言:簫的聲音,劍的光澤
文學經驗的豐富性與書寫視域的多樣性息息相關,如果作家的創作凝重自矜,面孔常年如一,固然表達出一種莊重的大願,但過於缺乏變化與突破,就多少存在着一種藝術自覺上的失憾。
關鍵詞:  葉兆言2020-12-19
-
專訪|蘇枕書《春山好》:一個醒來的京都
她長居日本京都北白川畔的山中,從避居春山,到懷抱春山。
-
黃燈:一位二本高校老師眼中的“人生褶皺”
“二本學生”“小鎮青年”等話題的持續發酵,讓黃燈這個名字再次映入公眾的眼簾。
-
重新生長——三位作家和他們的扶貧故事
他們是誰? 千里之外遇見者的人生,大時代裏的小人物 二十年多前,楊遙大學畢業,在家鄉山西當鄉村教師。
-
錢鍾書先生怎樣選詩讀詩?
楊絳先生在《我們仨》中曾載一樁舊案: 毛選翻譯委員會的工作於一九五四年底告一段落。
-
志鳥村:沒看過開顱手術,怎麼敢寫醫療文
志鳥村的新作《大醫凌然》目前正在起點中文網連載,這是一個典型的行業文,講述醫學生凌然從畢業進入醫院到最終成為一個優秀醫生的故事。
-
舞蹈劇場《沈清傳》:舞之靈動,情深義重
瑩藍色的舞台燈光下,巨幅綢帶代表的大海意象拉開帷幕,俏皮可愛的小姑娘躍然起舞,拄着枴杖的盲者陪伴在旁,對她疼愛有加,這是幼年的沈清和她的盲父。
-
孔亞雷x范曄x淡豹:焦慮及其所創造的
中國小説中大膽動用人物的名字作為書名的並不常見。
-
露易絲·格麗克與閲讀的政治
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女詩人露易絲·格麗克(Louise Glück),出乎不少人的意料。
-
黃燈x賈樟柯:二本畢業生能走多遠?
今年,“小鎮做題家”“985廢物”等詞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。
-
羅周:撬開古典大門的年輕人
編者按 2020年,最早一批“80”後已經40歲了。
-
阿菩的中場戰事
編者按 2020年,最早一批“80”後已經40歲了。
-
汪暉、戴錦華對談:今天,我們為什麼還要讀陳映真
有這樣一位作家、思想家,作家王安憶稱“我從來沒有趕上過他,而他已經把時代拋在身後”,許知遠直言他是自己的偶像,“他的身上代表知識分子永不停息的批判精神,拒絕和時代潮流妥協”。
-
楊慶祥:叩擊無物之陣
編者按 2020年,最早一批“80”後已經40歲了。
-
孫頻:寫作者的內心氣質決定了小説的氣質
編者按 2020年,最早一批“80”後已經40歲了。
-
索耳《伐木之夜》:敍述者,聲音和小説的真實
我一直堅信小説的真實性建立在敍述者的腔調上,而不是細節的寫實。
2020-10-10
-
張怡微:我對故事的興趣遠遠沒有停止
編者按 2020年,最早一批“80”後已經40歲了。